90 年代的時候,《侏羅紀公園》(以下簡稱公園)電影系列熱賣,讓全世界開始了恐龍熱潮!隨後過了二十多年,延續公園系列世界觀的政策重啟作品《侏羅紀世界》(以下簡稱世界)系列問世,並推出許多支線媒體內容,讓整個世界觀更豐富,為此我們今天將做用時間表方式進行統整,方便大家複習!而在進入本篇文章之前先提醒各位,請在臉書和 YT 搜尋「廢柴觀測站」來按讚支持我們喔~那麼廢話不多說直接進入主題。
在看文章之前先做提醒,大概是在五、六年前,環球電影公司有做出一個統整分類,藉此確定哪些作品為正史,而又有哪些如今被否定。所以假設你在本篇文中,沒看到某某漫畫劇情寫在上面,就代表已經被否定掉了。
另外侏羅紀系列還有存在 Soft Canon(軟正史,個人認為按照台灣語境,比較偏向翻譯成半正史)定位的作品,主要是因為不少小說或者電玩是在公園系列時代推出,而當時不可能預測到會推出世界系列,為此放到現在就有很多劇情會跟世界系列產生矛盾,但官方仍給這些造成矛盾的支線作品賦予承認部分的正史其定位。
這裡舉個例,Jurassic Park Adventures 三部曲小說,當年是做為《侏羅紀公園 3》的電影前傳發行,藉此補充人物細節好接軌本傳,但裡面對於恐龍與公園的設定上,則跟未來的世界系列產生矛盾,為此官方就只承認小說故事裡提到的人類部分為正史,其餘設定則全都否定。而這種只承認部分劇情為正史的就叫做 Soft Canon!
另外一種 Soft Canon 類型則是出自於公園經營與恐龍養成電玩 Jurassic World Evolution 系列,雖然這款作品的背景是放在電影世界觀,但為了讓遊戲有獨特性,還加入不屬於電影世界觀的原作版小說設定,那麼官方就只會承認跟電影世界觀有串連的設定為正史,原作小說的設定只是電玩額外的新獨特元素罷了。
如果要做個簡單的總結,那就是在侏羅紀世界推出之前,跟侏羅紀公園有關的支線媒體,漫畫部分全部都被否定;電影前兩集同名小說是不同於電影的原作世界觀,為此自然也不屬於電影正史。電影第三集的配套小說,與公園系列所有電玩全都是 Soft Canon。而本文對於 Soft Canon 的作品,只會寫出被承認正史的部分!
那麼文章開始,老樣子不會介紹腳色出生年月日這種細節,除非對整體世界觀影響很大。
侏羅紀公園 1 時期
1973 年 2 月 16 日,沙傑‧馬斯拉尼(Sanjay Masrani)成立了「馬斯拉尼國際企業」,並還建立自己公司的專門網路系統 Mascom,而「馬斯拉尼」企業會在幾十年後建立「侏羅紀世界」。
1983 年,Mascom 網站對外公開,到往後幾十年都還運作著,並且不斷更新。
1984 年,第一個史前動物在現今時代被復活。過幾個月後,Tatsuo 科技公司在日本成立。
1985 年,約翰哈蒙德(John Hammond)跟法律事務所 Cowan, Swain and Ross 合作,共同成立了「遺傳科技國際公司」(International Genetic Technologies, Inc.),通常都是簡稱為 InGen。
1988 年,約翰‧哈蒙德決定放棄在努布拉島搭設圓形露天劇場的恐龍主題樂園,而改用成自然公園的建設,於是侏羅紀公園的雛形計畫自此誕生,所有相關事務開始動工。
1988 年到 1990 年間,InGen 得到了第二座島 Sorna(索拿)島,這裡被官方決定用來當作複製和生產恐龍的實驗室場所,被官方簡稱為 B 區,而努布拉島則被稱為 A 區。
1990 年春天,在南美的一座礦井中,發現了第一隻吸食恐龍血液,並被琥珀困住的史前蚊子,自此 InGen 獲得複製恐龍的關鍵技術,於是用 B 區產生大量恐龍再運往 A 區。
1992 年 6 月 12 號後,沙傑‧馬斯拉尼去世,由兒子賽門(Simon)繼承家族企業。
1989 至 1993 年 6 月間,勞拉‧索爾金(Laura Sorkin)博士,跟 InGen 和約翰‧哈蒙德的理念有多次衝突,於是原本的首席科學官其位置讓給吳博士,自願過去努布拉島本地的實驗室。這期間她獲得 David Banks(大衛‧班克斯)這位助手,然後兩人開始偷偷進行哈蒙德禁止的傷齒龍(鋸齒龍)培養實驗。
1993 年 6 月初,一名員工被迅猛龍殺死,投資者要求園方請專家組成團隊,來做安全調查。
1993 年 6 月 7 號前,律師唐納德‧吉奈羅(Donald Gennaro)代替正在處理女兒離婚問題的約翰‧哈蒙德,前去會見了琥珀礦的持有者 Juanito Rostagno。大約在同時間左右,負責侏羅紀公園系統運作的工程師丹尼斯‧納德利(Dennis Nedry)接受 InGen 最大敵對公司 BioSyn 的賄絡,決定偷出恐龍胚胎。
1993 年 6 月 7 號到 10 號間,官方邀請亞倫‧格蘭特(Alan Grant)、艾莉‧塞特勒(Ellie Sattler),以及伊恩·馬爾柯姆( Ian Malcolm)擔任替侏羅紀公園背書的顧問團,而哈蒙德的兩個外孫-蕾克絲和提姆也來到公園。
1993 年 6 月 11 號至 12 號:電影《侏羅紀公園》第一集,以及電玩 Jurassic Park: Game 同步發生。丹尼斯切斷電源好順利偷取胚胎,卻導致整個島嶼的電力設施停擺,隨後自己被雙冠龍給殺死,電影方主角這邊也遭受暴龍與迅猛龍的攻擊,以及隨之而來的意外給重創,導致律師唐納德、工程師約翰·雷蒙·阿諾德(John Raymond Arnold),以及公園的安全事務總管羅伯特‧馬爾登(Robert Muldoon)…等人,都分別在這次事件中遭到殺害。隨後電影方的倖存者們,則透過暴龍與迅猛龍的互相鬥爭下搭直昇機逃走,成功離開了島嶼。
電玩劇情這邊則講述 BioSyn 公司派出一個傭兵與科學家的混合部隊,也在停電時間來到島上準備跟丹尼斯會合,結果卻只發現丹尼斯的屍體,為此就拿走對方偷出來的胚胎,但這部隊隨後很多人都被雙冠龍給殺死。而電玩的主角有三個,第一個是叫做妮瑪爾‧克魯茲的女傭兵,她原本是住在努布拉島的原住民,小時跟族人一同被 InGen 的僱傭兵部隊給驅離。另外兩個則是一對父女,分別叫做格雷‧哈汀與潔西卡‧哈汀,他們是電影《侏羅紀公園》第二集女主角莎拉‧哈汀的父親與同父異母妹妹。因為格雷是公園創始人之一,他也在這天帶潔西卡參觀,卻因恐龍逃出去時被困住,而當電影的主角群逃走後,格雷才成功向 InGen 求援,卻遇到妮瑪爾的倖存部隊。
兩組敵對人馬為了求生於是合作,而 InGen 在知道島上還有人後,馬上雇用一隊傭兵去進行搜救任務,他們各自分成 Alpha 和 Bravo 兩個小隊,但 Bravo 小隊某位成員被鋸齒龍咬傷中毒,而因此產生幻覺殺光其他人,導致最後只有 Alpha 小隊的三人跟電玩主角群會合,並遇到創造鋸齒龍的勞拉索爾金博士。
*電玩劇情有個關鍵小插曲,因為在《侏儸紀公園》第一集裡,吳博士提到為了防止恐龍跑出去,於是改良恐龍的基因,要牠們只依靠賴胺酸才能存活,這樣恐龍就必須透過公園所提供的食物才能續命,如果離開的話過幾天就會自動死亡。不過索爾金博士卻在跟電玩主角逃亡過程中,把賴胺酸放到水中,這樣恐龍們就可以靠自己生存下去,這也解釋了為何後來公園遭廢棄,恐龍仍然能繼續生存的緣故。接著索爾金博士放出了海王龍,結果海王龍撞上海底設施,讓索爾金博士因意外掉進水池裡而被海王龍吃掉。
1993 年 6 月 13 號:電玩三位主角躲避電影的暴王龍,終於也成功逃脫,但偷出來的胚胎則被毀掉。電玩還有一個女傭兵會死掉的結局,不過她活著才是正史,所以請各位注意一下喔。後來在侏羅紀世界系列電影,證實了丹尼斯偷出來的胚胎沒有毀掉,為此官方解釋說胚胎被毀掉,是電玩主角們自己推測的而非事實。
1993 年 7 月至 10 月:努布拉島的恐龍襲擊意外事件,讓 InGen 公司的財政陷入困境,此外根據流出的公司文件,很多恐龍胚胎都被摧毀、流走、消失,這點無疑更重創公司的營運。
1993 年 11 月,努布拉島的侏羅紀公園,包含旅館、餐廳和園區都被整個拆掉。
1994 年 5 月,索拿島被颱風摧毀設施,InGen 被迫全部撤離,讓恐龍自由自在的生長。
1995 年,吳博士出書,書名叫做 The Next Step: An Evolution of God’s Concepts。
1996 年,馬斯拉尼的石油公司在阿布拉比成立,這讓更多資金流進來,公司更加壯大。
1993 年 6 月 13 號至 1997 年 5 月 23 號之間,InGen 對於努布拉的死亡事件進行了隱瞞(包含電玩的死亡),但每個死者家屬都有收到 1000 萬到 3000 萬美金的慰問費用。
侏羅紀公園 2 時期
1997 年 5 月,吳博士創造了一個混種植物 Karacosis wutansis。同個月的時候,電影第二集《侏羅紀公園:失落的世界》事件發生,一個家庭搭乘遊艇湊巧來到了索拿島,結果女兒被細頸龍攻擊而送往醫院。當該家庭的女兒被恐龍攻擊的 48 小時後,InGen 董事會指定哈蒙德的姪子彼得·魯德洛(Peter Ludlow)成為公司的新首席執行長。此外,這個攻擊事件也引起「馬斯拉尼」企業想要收購 InGen 的想法。
1997 年 5 月 23 日至 5 月 25 日,哈蒙德邀請第一集主角之一的伊恩來家裡作客,他希望伊恩能夠帶領一個團隊,證明索拿島的恐龍們有自己的生態系統,不該被人為影給響。然而了解恐龍危險的伊恩完全不想介入,但得知自己女友莎拉‧哈汀已經先過去,只好硬著頭皮上了,結果他的女兒也偷偷跟過來。同時間,哈蒙德的姪子彼得為了讓在聖地牙哥的新侏儸紀公園能夠開幕,於是帶領公司的獵人部隊進入索拿島,開始獵捕各種恐龍。
伊恩組成的收集者小隊為了恐龍自由,起初跟獵人小隊發生口角衝突,但在雙方都有人犧牲下,還是決定組成同盟好逃出島嶼,而獵人小隊在離島前也逮到一對親子暴龍。但是在親子暴龍送往聖地牙哥的新公園時,大暴龍突然甦醒殺死船裡的人,而其中一個港口保安誤觸按鈕,導致大暴龍跑進聖地牙哥市區。最終伊恩和莎拉開車到聖地牙哥的侏儸紀公園帶出小暴龍,並利用牠吸引大暴龍回到船上,過程裡也導致彼得死亡。
媒體將暴龍闖到城市內的狀況稱之為「聖地牙哥事件」
侏羅紀公園 3 時期
1997 年底:約翰哈蒙德去世,賽門基於父親是哈蒙德的摯友,加上原本就有相關想法,於是提出自己掌管的馬斯拉尼企業去收購 InGen 的提案。差不多時期左右,美國眾議院科學委員會為了回應聖地牙哥事件,制定出《基因保護法案》,內容說到恐龍將獲得與其他瀕危動物物種同等的權利,並禁止一切的基因複製。但是馬斯拉尼企業無視相關規定,開始去製作新恐龍,並逐漸產生將「侏羅紀公園」改造成「侏羅紀世界」的想法。
*當年很多人發現第三集電影出現前兩集都沒有的新恐龍,尤其某些種類還是被哈蒙德禁止製造的黑名單,為此被認為是劇情矛盾,如今透過官方統整設定之後,確定是馬斯拉尼企業偷偷製造所導致。在一些設定集資料中,甚至還暗示為了低調,所以馬斯拉尼企業剛收購 InGen 時,先把製作出來的新恐龍放到侏羅紀公園廢墟,然後等到正式改裝成侏羅紀世界時,就直接把那些恐龍直接弄進公園,這同時也省了運輸成本。
1993 年 6 月 18 號到 1998 年前,由於亞倫博士過度熱衷於研究恐龍,尤其是迅猛龍,所以艾莉博士和他分手,改跟國務會議員馬克‧德格勒(Mark Degler)交往並結婚,隨後雙方擁有一男一女的兩個孩子。。
1998 年,馬斯拉尼企業完成收購 InGen 的手續。
2000 年 12 月,馬斯拉尼企業請吳博士再度回到 InGen 企業,進行主要的恐龍培養實驗。
2001 年 5 月底,艾里克跟母親的友人,在索拿島進行非法的滑翔傘旅遊,結果船上的人都遇難而死亡,兩人只好迫降在島嶼,最後只有艾里克活著。
2001 年 7 月 18 日至 7 月 20 日:電影《侏羅紀公園 3》事件發生,艾里克的父母用贊助名義,欺騙第一集主角之一的亞倫博士擔任嚮導好救回孩子,過程中死了不少人,並經歷許多危險。最終在艾莉博士的丈夫人脈幫忙下,軍隊趕來救援,幫助倖存者安全離開島嶼。此事件出現記錄上沒有的許多新恐龍,但大多數負責基因保護法案的政府官員已經接受馬斯拉尼企業的賄賂,所以無視相關違法問題。
2001 年 11 月底,從第三集事件中,有三個翼龍從索拿島飛出去,來到加拿大附近的位置,卻被一個保全承包商維克‧霍斯金(Vic Hoskins)捕捉並殺死,接著他就被 InGen 雇用成侏羅紀世界的保全主任。
接下來就是進入侏羅紀世界系列,但再寫下去篇幅會太長,為此就下篇文章待續啦…
好的,以上就介紹到這,如果有寫錯或者覺得需要補充的地方,歡迎大家留言,喜歡的話也記得分享文章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