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電玩作品《原子之心》最近上市後,雖然遊玩部分有些重複且令人詬病的地方,但很多人都對裡面的設定和藝術都感到相當滿意,藉此發現這些基礎都圍繞在「原子龐克」(Atompunk)這概念來做延伸!為此,我們今天就來介紹何謂「原子龐克」!而在進入本篇文章之前先提醒各位,請在臉書和 YT 搜尋「廢柴觀測站」來按讚支持我們喔~
就如同始祖「賽博龐克」是假想將資訊技術沿用到各科技,使產生極盛的社會一樣,延伸出來的「原子龐克」就是設想「原子能」如果發展到生活各層面,那麼世界會怎麼發展的可能性預測!「原子龐克」概念之所以會誕生,是美軍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讓世界感到震撼做為起點,緊接著到了美蘇冷戰的時候,原子能以及火箭發展技術盛行,才使得定義更加完整,藉此奠定相關創作下的政治、科技、美學、議題和主義。
至於創作上對於「原子龐克」造就最深的藝術風格,就是名為「雷射光槍歌德」(Raygun Gothic)的概念。「雷射光槍歌德」也是在 50 年代就出現,但名字以及定義直到科幻小說家 William Gibson 在 1981 年撰寫的作品才正式定型,強調一種外表雖簡單卻能展現創作核心的美學,而最常見的設定就是復古科幻風格的槍枝和服裝,上圖就是最佳範例。
為此藉由以上兩點,使得透過「原子龐克」概念創作下誕生的世界觀,首先科技上不用多說,就是核能技術會高度發展和應用,人們的生活條件藉此富裕起來。而為了突顯這點,建築大廈、服裝打扮、交通工具…等外觀,會取採鮮豔但又簡潔有力的色彩藝術來裝飾。此外隨處可見的高科技設備,如機器人、尖端武器、生活用品,在外觀造型上也會弄得簡易,但內部功能卻蘊藏了各種具備超級技術的構造。
不過由於是基於冷戰概念下的創作,所以「原子龐克」作品的世界觀,總是會弄成戰爭與末日隨時會發生的狀況,而政府會採用極端方式管理,以免破壞表面看似穩定但實則脆弱的和平。還有因為受到一些小說創作影響,「原子龐克」在很多時候也是為了宣洩美國在 50 和 60 年代的挫敗感,所以劇情則闡述人民和一些當權者感到痛苦,並希望有一個更公平的未來,但內心深處知道它永遠不會發生,藉此做出極端作法好保證願景能實現的矛盾心思。這就是為何很多「原子朋克」作品的世界觀,裡面闡述的文化架構之發展,其實是個「反烏托邦風格」社會的原因。
第一個採用並創造「原子龐克」概念的作品,是 1954 年小說作品 The Golden Man,而完全呈現出「原子龐克」社會下的文化、科技與生活等概念的,則是 1962 年經典卡通影集《傑森一家》。接著到 90 年代,動畫影集《飛出個未來》和電玩系列《異塵餘生》則替「原子朋克」奠定了近代設定基礎。
不過要注意的是,由於牽扯到冷戰的關係,所以俄國這邊很多科幻作品,也都會採用「原子龐克」來進行創作,反之「賽博龐克」、「蒸氣龐克」、「柴油朋克」只有少數作品才會採用。曾有個誇示化的玩笑如此說到,俄國作品中沒有採用「原子朋克」風格做設定的數量,五隻手指都數得出來。
而俄國的「原子龐克」創作同樣也會闡述「反烏托邦風格」社會,以及採用「雷射光槍歌德」風格的美學,但會因為歷史以及文化定位的關係,所以故事主題跟美國或者歐洲其他各國相比,比較會將闡述重心放在蘇聯體制的弊端和美好,並延伸出共產黨、社會主義、工業國發展…等議題。
最後附上幾個「原子龐克」風格的創作圖給各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