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黑亞當》宣布巨石強森主演,且出現正義聯盟的前輩團隊「正義協會」,加上謠言四起的亨利卡維爾以超人身分回歸客串,以及官方還推出四本前傳漫畫,甚至不同新聞媒體持續報導整部電影會拯救 DCEU,並邁向全新的第一步時,許多人開始對這部作品充滿了無限的美好想像!
那《黑亞當》在表現上符合這些期待嗎?只能很可惜地說沒有!為此我就來講講一些觀點供大家參考。而在進入本篇文章之前先提醒各位,請在臉書搜尋「廢柴觀測站」來按讚支持我們喔~
最早「黑亞當」原本預計要出現在《沙贊!》充當反派,但考慮到這名角色在長期的漫畫發展中,從惡棍變成反英雄並藉此加入「正義協會」的這一段時期,可以說相當經典。所以基於這樣,給他獨立出來拍成一部額外的電影,其實是完全可以理解。更別提,「正義協會」在漫畫中時常擔任超能力者的導師,所以由這些老前輩指導「黑亞當」的道德方向,完全符合原作設定,為此概念構想上是對的。
想必看到這,你應該容易聯想到電影劇情的大致方向,不外乎是應該要探討身為一個擁有強大力量的人,到底要有怎樣的道德和行為才能稱之為英雄?然後用複雜的灰色地帶去強化劇情!而且「黑亞當」在原作的暴力行為,也足以讓「正義協會」探討對與錯的界線在哪。然而當你看到故事內容時,的確能夠強烈感受到有想要探討這些議題的氛圍,但卻沒有演出漫畫那樣的深度,這讓我一開始的確百思不得其解。
首先通常會有這問題,會先思考是否為其他四位英雄以及一位額外的反派登場,導致角色太多使得元素因複雜而劇情講述會混亂。但弔詭狀況來了,因為完全不是這方面問題!怎麼說呢?除了「黑亞當」以外的主要角色,對於不是漫畫迷的觀眾來講,基本上全都不熟悉。畢竟他們都是從 40 年代就被創造出來的歷史悠久角色,就算裡面的年輕人物也都為繼承這些老英雄的後輩,所以論複雜程度來看,對新手來說其實都是一樣。
但相信我,讓這些角色能夠容易使新手不用去讀任何漫畫,並很快認識他們而不會讓故事整個亂掉,完全是整部電影處理得最好的地方,而且劇中不少亮點還是「正義協會」貢獻的。可時間長短仍影響到惡棍那邊,使其變成平淡的免洗角色,這點仍是最大的缺失之一。至於電影平均故事時間只有兩小時,是否導致文戲和武戲比例沒拿捏好,而促成了另一個常見的缺點呢?因為剛說到「黑亞當」是個道德複雜的角色…
這個缺點是有的,但並非是因為時間不夠,畢竟不像其他同類型電影難以兼顧,「黑亞當」角色的特色在於本身是用暴力這種手段,來凸顯上述道德議題的重要性。等於是可以在精美動作戲與超能力特效…這兩個最具娛樂性的效果在進行演出之同時,順勢帶入深度層面,可團隊卻錯失大好機會去發揮。
這就變成我第一段講的,劇情不是沒有在探討英雄主義的底線與定義,只是被尷尬的勵志畫面和動作戲碼塞滿時間。可其實如果肢體衝突之中再多一點口槍舌戰就能解決此問題,結果不這樣做使得除了沒有理念交流,還讓巨石強森無法靠對話去掩蓋他演技的缺點。畢竟我們常常吐槽巨石強森在每一部電影都是演他「自己」,但不可否認這位大明星言行上有很強的親和力,所以即便作品再爛也能透過這點加分不少。
(嘆氣)身為一個漫畫迷的小編,真的會對本片感到很失望!尤其這部電影讓「正義協會」迎來第四次真人化,同時也是首次登上大銀幕(前三次為影集),他們本身更是漫畫發展歷史中第一個超級英雄團隊,且促使漫畫媒體有共同宇宙文化誕生的起始者,所以雖然他們沒有在劇中表現不好,可卻被作品的完整性給拖累,真的感到可惜。
總結來說,漫畫改編電影的常見兩大缺點,一個是角色太多而難以分配劇情比例。第二個則是怕時間長度不夠,且考慮到觀影者的習慣,為此超級英雄電影常會將娛樂性做為主要考量,所以有時會犧牲議題探討,使其沒達到原作的深度。而《黑亞當》明明有天生優勢避開上述問題,卻因為電影本身執行面而大大失敗。
所以整部電影似乎只有巨石強森為了粉絲,於是跑去跟華納探索談判而促使誕生的片尾,才值得大家關注討論。畢竟片尾的出現,象徵了主導 DC 電影的前總裁,也就是否定查克史奈德願景的濱田沃特,會在《黑亞當》後請辭,為此如果形容《黑亞當》身為新版圖的第一個作品,這點或許沒有說謊。
至於如果用片尾呈現的內容來看,在共同世界觀發展上,的確也服務到粉絲並讓人期待未來發展,只是本身的質量卻慘不忍睹,真的是相當諷刺。不過雖然說了很多缺點,但如果各位只想單純看個特效動作爽片,《黑亞當》還是有達到相關需求,那麼仍可以考慮去看看,起碼多認識一些全新的角色也不錯。